赴英澳留学生增两成
发布时间:2009-06-17 15:58来源:未知 点击:次
“就目前的情况而言,我们看不到金融危机对留学的热情有任何影响。”这是相关负责人的共识。几家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均表示,从9、10两个月的咨询登记和签约量来看,数量还有稳步增长。
高校争“财源”
原因何在?广东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主任徐志成一语道破:“广东的自费留学生多,一早就做好了资金准备。”留学是一项长远打算和长期投资,打算送孩子自费留学的家庭,要么经济实力较强,要么早就开始储蓄专项教育基金。
进入10月份,各种教育展、院校推广活动可谓“你方唱罢我登场”。10日,有10所美国高校组团来穗;15日,10所法国高校和博士生学院举办介绍会;昨日上午和下午,各有一场德国和法国院校的咨询活动!自费留学的国际学生带来的财政收入,已引起了越来越多教育强国的重视。
学生要“悭钱”
外国院校抢“财源”,中国学生和家长也自有一本“精明账”。中山大学新闻专业的男生小孙打算去美国念硕士。他留意到,自从今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“破7”后就一直没有再涨起来。“现在比价才6.8多,一年要省近10万元呢!”不止是美元,英镑、澳币、加元等汇率也走入低谷。有业内人士估计,今年去上述国家留学的学生,一年可以节省约6万元人民币。
“再者,金融危机的影响下,当地人的购买力肯定会下降。我想消费水平也会下降,留学生又能省一笔生活费了。”小孙非常乐观。
留学面面观:申请奖学金一族弃美转欧
记者观察到,受金融风暴影响最大的群体,可能是要靠奖学金才能完成学业的学生们。
在上周的法国博士教育推介会上,一名华南理工大学的在读女硕士小陈告诉记者,她的研究方向是细菌,已经考了托福和雅思。“但现在申请美国奖学金太难了。”她最近打听到,因为金融风暴,大公司或富翁们对高校的捐赠减少,由此可能会引发奖学金被削减。“谁知道这场危机什么时候会过去?如果两三年以后还没有复苏,找实习、找工作都会很难。”小陈直言,如果没有或者很少奖学金,就业前景又不好,她是不敢去冒险的。
因此,很多和小陈想法相似的学生将目光投向了欧洲国家。目前,德国和法国很多院校的研究生、MBA及博士课程都有全英文授课,留学生不一定非要精通德语或法语。另外,每年1000欧元的学费或免学费对经济能力稍弱、但学术水平高的中国学生来讲,可谓一大福音。
广州学生钟情商科
昨日,在“德中同行”——德国高等教育展现场,记者发现:最火热的专业仍然是商科专业!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提供的12个学位课程,大多数都和金融、国际贸易等息息相关。前来咨询的学生仍然络绎不绝,华工一位男生仔细询问了该校的入学要求、费用、课程安排等。他的职业目标仍然是投资银行:“我觉得这个职业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建立的,它现在有危机不代表不会复苏。”
而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中国代表闫裕民则表示,该校70%的办学经费来自企业或个人的捐赠,目前还未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。“我们的毕业生年薪在5万欧元以上的占所有学生的75%。”但他也承认,以往该校的大部分毕业生都去了银行,今年招聘季刚开始,明年的就业情况“实在难以预料”。
不过,是否选择金融专业就见仁见智,但近年来,中国留学生对专业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却是不争的事实。根据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统计,随着奥运会和世博会走进中国,选择体育管理、会展管理、房地产管理的学生越来越多。而一直以来的强势专业则继续稳定发展:英国、法国的商业管理、创意艺术与设计、语言学还有大批学生选读。
“三学位”高材生回流香港
虽然还没有到毕业季,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读计算机博士席倩已经感受到大环境的变化。“这么多大公司裁员,失业的员工总要再找工作的吧!竞争应该会更激烈。”作为美国最顶尖高校的博士生,她对自己和同学的竞争力还是有一定信心:“找到工作留下来还是可以的,但不一定是你满意的工作了。”
而在纽约雪城大学念书的vivien已经打算回流到香港了。vivien读了3个学位——公关、会计和商科。她本是打算毕业后工作几年,再回学校读研究生。“不过,现在我想回国赚钱了,我有朋友回香港工作,赚钱还多过留在美国。”
来自各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签证数据也证明“出国热”仍在不断升温。
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介绍,2008年1月至8月,中国赴英学生签证人数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28%。澳大利亚驻穗总领事馆教育处有关人士表示,今年1~8月中国赴澳的入读学生数量为5.8万多人,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6%。法国驻穗总领事馆也透露,从今年2月至今,华南地区学生签证的申请数量有“非常明显的增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