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去,广东人的洗衣店营业时间都是早晨7点到晚上7点,但是,温州人把时间延长了很多过去,广东人的洗衣店都是等著顾客上门,现在,温州人的洗衣店主动上门服务。
1983年从温州移民来美的陈瑞光发现,像他这样「什么都不会」的人在纽约很难找到像样的工作,来美前,他只在当地社办企业做过销售。当时,纽约华人主要是开餐馆和衣厂,于是,他就在纽约华埠一家衣厂找到工作。「我在衣厂做了四年。」
有一天,他听一个朋友说「洗衣行业不错 」,就想开个洗衣店。当时,一家位于布碌仑、靠近康尼岛的洗衣店正在求售,「要价五、六万元」。「洗衣店里分别有十几个洗衣机和烘干机。」于是,他向亲戚朋友借钱,就把这个洗衣店接了下来。
当地是俄国人和西语裔人社区,没有华人,因为「华人都住在唐人街」。他估计,当时纽约的温州人也不多,大约几十户。两、三年后,这个洗衣店赚了点钱。因此,他感觉到洗衣业不错,「因为那个洗衣店太小了,便决定换个大一点的做 」。
陈瑞光说,在他进入衣店行业时,纽约仅有一位温州人开洗衣店,开洗衣店的都是广东人。他说,自己亲眼目睹了温州人洗衣店的发展。「温州人的洗衣店从1999 年开始快速增长,因为当年美国大公司的服装订单去了中国。」此后,温州人的衣厂一落千丈。「这迫使温州人赶快寻找出路。」于是,有人去做九毛九商店,有人去做餐馆,也有人来开洗衣店。他估计,目前纽约「温州人洗衣店有上百家」。
他认为,温州人进入洗衣业后,使该行业发生了重要变化。一是洗衣店营业时间延长了,「甚至有的24小时营业」。二是把过去等客上门改为上门服务。「他们早晨取衣服,晚上送回去。」三是透过「标会」买下洗衣店,甚至买下大型的洗衣店。「这种集资方式使温州新移民很快进入洗衣业」。
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(Hunter College)华裔教授邝治中曾经对华裔移民进行过深入研究。他认为,温州人比较团结,经常讨论商业情报,从竞争性小的地方入手。他们的洗衣店一天24 小时营业,而美国人不做这种生意。「他们认为,守那么晚,能做多少生意?」结果,温州人探索出一种新型的赚钱方式。
洗衣行业 逐渐演变
邝治中认为,是犹太人开创了美国的洗衣行业。在上个世纪30年代,犹太人设立洗衣工厂,装配大型洗衣机,专门洗涤各处收来的衣服。这种洗衣工厂需要设点收取衣服,因此广东人开始经营洗衣店(Hand Laundry)。他说,这种洗衣店不是用手洗,而是把收到的衣服送给洗衣工厂洗。
进入上个世纪六?年代后,家庭用的洗衣机问世。因此,富裕家庭购买了洗衣机,居民公寓也设有洗衣设备,因此大型洗衣工厂逐渐衰落,最后关门。但是,许多穷人仍然没有洗衣机。于是,华人开始经营一些自助式洗衣店,让客人自己在洗衣店洗衣服。
在70、80年代,华人进入洗衣行业。洗衣店的名字已改为洗衣店(Laundromat)。这种洗衣店设有自动洗衣机,可提供两种服务。一是顾客投币,自己洗衣。二是店主收下顾客衣服,代顾客洗衣。
邝治中说,在美国的一些小城市,24小时营业的洗衣店早已存在,但是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里,洗衣店营业一般是早上8点至晚上10点。他曾经见到,在洗衣店关门时,有的人的衣服还没有洗完。每次洗衣服,他都要带本杂志去看,但是「光看杂志也没有什么意思 」。
洗衣行业的技术进步很快,新式洗衣机取代旧式洗衣机。过去,为了洗衣都要到处换零钱。「现在店里都有换钱机,最新的洗衣机不用零钱,买张卡就行了。」针对顾客的需要,技术提供了许多新的服务。
最近几年,温州人才开始做这种生意。「人家不做,他们做,而且延长营业时间。」许多顾客夫妻双方都要工作,故洗衣行业仍然有发展空间。他认为,这是华人新移民在美国的一种生存方式,因为他们不会说英文,而洗衣店的英文比较简单。
邝治中说,温州人很清楚,他们洗衣店的顾客不是华人,而是其他族裔。「他们不靠中国人,而靠美国人。」这是温州人生意的一个特点和趋势。「这与以前华人移民经营洗衣店的方式不同。」
夫妻开店 逐步做大
陈瑞光说,因为本钱不多,也不懂英文,他觉得夫妻两人经营洗衣店比较合适。经营洗衣店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租金。「房东一般只给10年合约。」他都在营业四、五年后卖掉,接手的人就要把合约买下来。
第一家洗衣店成功后,他就开始寻找大一点的洗衣店。后来,他发现在皇后区杰克森高地的北方大道上有家洗衣店要出售。「这个洗衣店比第一个店要大一些。」其洗衣机和烘干机共有40多个。「洗衣店每天早晨6点30分开门,晚上8点30分关门,我每天工作十三、四个小时。」
第二家洗衣店每年收入在九万元左右。「做了四、五年后,我决定再换一个新店做做。」后来,他在报纸上看到曼哈坦苏荷区一家洗衣店准备出售。与前两个店相比,这个店明显偏小,仅有十几台机器。更不同的是,以前的洗衣店主要是顾客自己洗,这个店是店主代顾客洗。
因为曼哈坦租金较贵,故该地区的洗衣店都小。在这家洗衣店里,三分之一的顾客自己洗,三分之二之二的顾客都是交给店主代洗。附近居民都是一、两周把衣服拿来洗一次。衣服秤重,每磅收几毛钱。「许多人早上交脏衣服,晚上就来取干净衣服。」也有的人几天后再来拿。
这第三家洗衣店每年可挣七、八万元。三年后,他卖掉这个洗衣店。此后,他看中皇后区牙买加一处洗衣店。这第四家洗衣店有39台洗衣机和烘干机。这个地方是非洲裔、印度人和西语裔居住区。「看起来很可怕,其实相当安全。」他说自己做洗衣店这么多年,从来没有遇到抢劫。
现在,他在皇后区经营第五家洗衣店。「机器加起来共有40多台。」他认为,「开洗衣店,大的可以赚钱,小的只是混混。」他把洗衣店分为三个类别:有100台以上机器的属于大型洗衣店;有50台机器的店面是小型洗衣店;两者之间就是中型洗衣店。他说自己做了20年,始终没有做大,因此不愿意披露现在洗衣店的地址。
洗衣用语 英文简单
在纽约市布碌仑靠近康尼岛的地方,有一家大型洗衣店。所有者是来自温州市七都镇的三兄妹。该店有50台洗衣机和60台烘干机。该洗衣店除了自动洗衣服务外,还有上门取衣和送衣服务。
张建乐是三兄妹中弟弟的妻子,小名阿乐。阿乐说,四年前,三兄妹花费80多万元,从韩国人手上买下这个洗衣店,大伯是大股东,大姑和丈夫是小股东。「买下店后,他们做其他生意,我和丈夫的姐夫经营这个洗衣店。」
阿乐上个世纪90年代初去了法国,三年后来美国,现在身分已解决。她说,洗衣店对新移民很合适。「洗衣店的英语很简单,说来说去就是衣服、洗和烘等。」她能说简单英语,可以应付日常需要。
当地是一个多族裔聚集的社区,有义大利人、俄罗斯人和西语裔人。洗衣店从早上6时开到凌晨1时,营业时间长达19个小时。「我每天9点钟出门,做到晚上6点多。」在平时,店里有一个俄国人和一个西语裔员工。一到周末,他们还要再请两个人。
阿乐说,她以前没有做过这个工作,没有什么经验,都是边干边学。当时买下这个洗衣店的想法就是:「衣服脏了总要洗。」四年下来,她觉得洗衣店生意比较稳定。
|